
此外,多位来自餐饮、零售、时尚和航空行业的CEO表示,即使高收入者继续消费,他们的中产阶级客户却日益陷入困境。
文章还强调,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之间的信心差距目前处于追踪数据七年来的最大水平。换句话说,美国的富人变得更加乐观,而中产阶级和穷人则更加悲观。
还有法国。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INSEE)最新报告显示,中产阶级家庭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将从1980年代的65%下降到2024年的54%。
此外,中产阶级内部的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最富有的10%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为3.2贝塞,现在已经低于10%,这一差距仅为20年前的2.4倍。
这些都是相对较新的报告和数据,但“中产阶级衰落”并不是一些事情是最近两年才发生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与各国经济发展阶段有关。
例如,在美国,1971年有61%的美国人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但到2023年,这一比例将下降至51%。
图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还有日本。 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陷入长期衰退,并逐渐从中产阶级社会转变为大前研一所说的“M型社会”——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数量增加,而高收入群体有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
2019年,O发布了一份题为《压力之下:中产阶级的决定》的ECD报告,结论是,大多数OECD国家的中产阶级已经萎缩,因为年轻一代更难进入这个阶层。
这份报告主要归结为三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乏力。影响人们的收入;其次,中产阶级的生活成本大幅上涨,各大城市的房价也大幅上涨,几乎每个国家的房价都大幅上涨;第三,年轻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失去了上一代人的保护,对工作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
当然,以上大多是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群体的总体规模可能还会增加。但如果考虑到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以及工作场所的不可预测性,很多中产阶级就处于“弱势”状态。
中产阶级焦虑的根源
那么,从更深层次来说,是什么导致了全球中产阶级的不稳定和动乱呢?
最容易想到的是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它们与中产阶级的收入和职业发展直接相关。有多少个带有“m”的工作一个国家所能提供的薪酬标准通常决定了中产阶级的规模。
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至1970年代的美国,制造业的兴起使许多蓝领工人过上了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
我们现在看的电影《阿甘正传》主要就是描述这一时期的。主人公阿甘虽然智力一般,但他工作努力,态度积极,性格简单。他也取得了成功。它是在这一时期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人人平等”、可以追求“美国梦”的理念。
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欧洲、日本、韩国等也发展了制造业,生产全球商品,同时减少了从美国的进口。结果,美国经济开始放缓。
此时,资本的逐利本性使得美国企业开始了全球布局。生产现代化,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新兴国家转移,逐渐导致蓝领工人失业。另一方面,他们通过降低员工福利、打压工会等方式进一步削减成本。
因此,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失去了数以百万计的汽车、钢铁和耐用品等行业的高薪工作岗位,制造业岗位占就业人口的比重从峰值的35%下降到如今的仅9%左右。
20世纪90年代信息时代到来后,“劳动力中的工人”和“去工业化”不再成为头条新闻。相反,白领工人消失了,他们被新技术或来自低成本地区的人们所取代。
这样,由于资本对利润的渴望和过度采用新自由主义的策略(金融自由化、放松管制、开放投资),即使新技术也能创造许多就业机会以及小政府的经济政策导向),国外失去的就业机会比国内更多,而且失去的好工作没有被新的就业机会取代。
大量中产阶级工作消失,形成“二元市场”——“好工作”与“坏工作”之间的对立加剧,两者之间存在着几乎无法估量的严重边界。
“好工作”集中在金融、律师、医生、经济、技术等领域。“坏工作”以“非标准工人”为代表,他们可能被雇佣来完成特殊的任务或项目,或者作为一种低成本的选择,为公司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他们的工作不乏技巧或经验,工资往往由代理公司支付,几乎没有保险和福利。这使得很多人很难成为中产阶级。
同样,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和产业转移也已发生。这对中产阶级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因此,通过促进产业发展和升级,避免陷入没有流动性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提供更多具有中产阶级报酬标准的就业岗位,对中产阶级的壮大至关重要。
经济学家厉以宁多年前在《论蓝领中产阶级的成长》中就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不应该让“蓝领”成为“糟糕工作”的代名词。相反,应该发展开放的教育和技术,让蓝领工人有机会升级为技师、高级技师,像一些“白工”一样成为中产阶级。这样,社会流动的垂直渠道就会被打开。
这意味着成为中产阶级不应该只涉及少数道路和领域,而应该开辟更多不同的渠道。
除了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影响中产阶级稳定的另一个因素最主要的是,中产阶级用来提供安全感的资产容易出现波动。
中产阶级也是工人,但收入高于普通工人。想通过房产、股票等资本增值实现财务独立,从而摆脱工作。
然而,投资房地产和金融资产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陷阱。当他们开始投资时,他们就参与了金融市场的潮起潮落,他们的房产价值也会随之上涨和下跌。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和股市散户的屡次反抗,都表明“安全资产”无法给中产阶级带来足够的稳定性。
那么教育投资呢?也有可能面临“学历用尽”。近年来学历的贬值就不必解释了。
这种不稳定的属性要求这是一项真实货币投资,回报不确定。
中产阶级的很多资产被金融化,这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增值,反而让他们应对危机的能力变得更差。
斯坦福大学历史学教授沃尔特·沙伊德在《不平等的社会:人类如何应对从石器时代到21世纪的不平等》一书中指出,自古以来,战争和危机普遍缩小了贫富差距。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给富人造成了损失。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2008年经济危机后,美国采取“量化宽松”。富裕阶层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甚至有钱人,但中产阶级却遭受了沉重打击。
中产阶级意识的变革
上面提到的外部因素还包括自己的中产因素:容易陷入中产消费的陷阱。
韩国学者具海根 (Koo Hae-Geun) 写到了这样一个现象非在他的著作《特权与焦虑: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中产阶级》中:
一些居住在30平米(99平米)以上房屋、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收入90%、接受过社区大学以上教育、从事半专业以上工作状态的人,从客观标准来看,应该是韩国平均生活水平较高的人。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
这表明中产阶级的标准已经提高到了不切实际的水平。
具海根认为,原因是普通中产阶级试图模仿富裕阶层的消费和生活方式。
这也体现在韩国中产阶级对奢侈品的热衷追求上。普通中产阶级消费昂贵的商品是为了接近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买不起正品的人转向假货。奢侈品和假货的消费成为中产阶级内部阶级分化的重要手段。
此外,中产阶级还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在有机食品、健身、瑜伽、美容等“不良消费”上。
还有一种“居住分离”的愿望。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汉江以南地区,使其成为中产阶级经营的地区。例如,选择教育资源和主要文化设施进行迁移。还整合了众多奢侈品专卖店、高档餐厅、时尚购物中心等消费区域。也让普通中产阶级买不起这里的房子。随着房价下跌,他们进入变得更加困难。但很多普通中产阶级认为在这里可以过上中产阶级应有的生活,提高中产阶级的生产标准。
当然,t最昂贵的是教育。许多中产阶级在不被落后、不失去中产阶级身份的焦虑驱使下,积极参与到愈演愈烈的地位竞争游戏中。尽管经济状况不稳定,他们仍为孩子提供昂贵的私立教育。
这些现象并非韩国独有,而是存在于全球中产阶级中。转入网络导致返贫的“六件套”是鸡宝宝、高额房贷、投资、创业、为别人做担保、大病。除了疾病之外,其他一切都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部分焦虑源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人在花钱方式上仍然受到“中产阶级意识”的引导。他们把大量海量打包的互联网内容视为中产阶级的常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东西上。
佛中产阶级的稳定,除了改善国家宏观环境外,个人还必须像大前研一在《M型社会》中所说的那样进行“中产意识改革”,离开过去基于努力和投资可以管理自己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的消费预算,重新反应自己的支出和投资,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