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乎每个读者都听说过美人鱼。对于80后来说,美人鱼的形象往往来自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而对于α世代来说,美人鱼可能就是迪士尼的长发爱丽儿。这些画面无一例外都带有浓郁的西方浪漫主义色彩。事实上,东方也有自己的美人鱼。然而,它们并不像童话故事中那样浪漫,而是更加神秘、诡异。正是这种神秘而异国的氛围,曾两度成为美国娱乐业的灵感源泉。 1.神秘的中国海美人鱼。美人鱼本质上是一个“拼接怪物”。在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经常可以看到人类与其他动物结合而成的各种奇特的“拼接怪物”,如狮身人面像、半人马、半人马、人首蛇身的女神、龟身的怪鱼和人鱼等。这种怪物就是山海经,记载了各种与人类特征相似的鱼类。这一点在很多历史著作中都有讨论。由于篇幅限制和我要展开的主题,这里我只选择三种比较独特的鱼,如下:一种是陵墓鱼:“人脸,腿,鱼身,在海里。”第二个是美人鱼:“东北二百里,名龙虎山,无草木,多金玉。茫茫水流,江中东流。其中多鱼,形似鱼,有四足,声如婴孩,食之痛。”第三种是酒鱼:“鱼身如狗头,食之疯狂。”从灵玉中可以看出,蝎子鱼和人鱼除了“声音像婴儿”的特点外,其他方面与人类没有太多共同点。相比之下,美人鱼与我们今天所知的美人鱼很相似。这三种鱼在历代古籍中不断被引用和讨论,并逐渐积累新的解释和研究。清代,郝乙兴在《山海见书》中对以上三类鱼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他说,人鱼是鲵,鲫鱼是海狗,塘鱼可能是宋代扎岛在朝鲜半岛看到的海人鱼。他还说,“令”字可能是读“人”字后被命名为“阿南”的。这些研究文本被后人普遍接受。那么,查岛在朝鲜半岛看到的海人鱼长什么样呢?当我以“灵域”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基础古籍数据库》时,发现唐代柳宗元在《河东集》中有这样的注解:“西海中,烈孤射山附近,有一座鱼陵,有一个人,有脸有手,鱼身。见之,风浪起。”“风起浪高”,说明它很大。这大概说明,在柳宗元心目中,蟾鱼一定是一种大型海兽。大型动物跳出水面,快速下潜,很容易引起大浪。唐代李善等人注释《钉桩作品》时,直接把墓鱼当成鲸鱼。此外,有些 古人把塘鱼比作鲮鱼。不过,鲮鱼是陆生动物穿山甲,并不是海洋生物。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随着人类对自然世界认识的不断拓展,生物的命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进化发生了。于是,我又尝试用“海美人鱼”这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中国基础古籍数据库》最早收录的经典是宋代《太平广记》:海人鱼位于东海。较大的一个有五六英尺长,看起来像一个人。眉毛、眼睛、嘴巴、鼻子、手、爪子、头,都是一个美丽的女人,而且都很完美。皮肉洁白如玉,无鳞。有五色细毛,淡而柔,长一二寸。她的头发像马尾辫一样,有五六英尺长。阴之形,与丈夫、女人无异。海边有很多寡妇,她们在湖泊和沼泽中长大。当它们发生性行为时,它们与人类没有什么不同。这里我们有了美人鱼的尺寸,描述的更加详细,并且还揭示了美人鱼的三个主要身体特征:第一,上半身像女人。其次,它没有鳞片,只有毛发。第三,有男有女。明清古籍很多都遵循这个理论,所以我就不引用了再次。清人方旭评价:“此即《山海经》中所谓陵鱼,《北湖录》中所谓白毛鱼。又有《甄异记》记载查岛出使朝鲜,在海沙中见一女子。方旭还记载了《海女》、《海和尚》,摘录 如下: 海女《坤鱼外记》:海里有海女,上半身像女人,下半身像鱼。王潮玉是一位海僧。清朝怀仁四大君将海僧和海女归为人鱼,只是前者是人,后者是妖怪和红脸。 经常被一群小鱼包围。 《吉神录》又讲述了同一个故事,那就是查岛与人鱼的故事。她的手和感觉就是一条美人鱼 结合了《山海经》、《本草纲目》、《马经》等中国古籍名著《泰利亚医学》、《述异集》、《博物志》、《五都赋》和《济神录》中,专门论述了一些具有人类特征的鱼类。同时,他还通过了“龟、鲵、奴鱼、鲛四类鱼,异于人鱼”的观点。此外,他还收录了两类哺乳动物:西南有两类人形鱼。 今天出海。其中之一就是上光玉,外表像人类,但却有两个乳房。在草药中也称为海豚鱼。其中一个叫王鹏宇,身高大概八尺左右,身材和普通人一样,脑袋像个小孩子,胡须和头发都脏兮兮的。男性和女性的下半身有差异,但男性和女性有相似之处。这让划船的人感到害怕。有时会被渔网捕获, 认为它是未知的——知道并离开它。这就是你在路上看到的。从“船人甚忌”、“弃之”,我们可以推论出结论是只有渔民见过真正的“王鹏鱼”,而能写书的文人“只是听说过”。因此,丁若权作品中的美人鱼是神秘的海怪。综上所述,从《山海经》到清代古籍的演变来看,灵玉、海人鱼、人鱼、海女几乎都是人们看到同一种生物后的幻觉,并通过口口相传,形成了半人半鱼的“分身妖怪”。 2. 日本美人鱼在美国的娱乐活动。中国的“美人鱼”形象不仅传到了朝鲜半岛,还由孙子带到了日本,留下了大量与美人鱼有关的艺术品和日常用品。研究表明,美人鱼的概念是在七世纪左右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在日本语中,美人鱼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t也被用作各种动物的临时名称,在中国也几乎如此。例如,可以是三寿鱼(即日本的大鲵)、鲶鱼等水生动物,也可以是儒艮、鲸鱼、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原因很简单,这些动物的一些特征——它们的鼻子、四肢或它们发出的声音——与人类相似。在不同的情况下,美人鱼可以被视为好兆头,也可以被视为坏兆头。从击打上来说,人鱼一般分为直立和匍匐两类。日本还有一个传说,吃人鱼肉可以长生不老。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场景。两者都呼应了佛教的修行观。江户时代的寺庙附近,日本人经常将猴子的上半身和鲑鱼的下半身雕刻成“美人鱼标本”并彩绘以保存将它们用于定期展览或在祭祀时展示。尤其是这种被佛教徒视为神圣的美人鱼标本,在19世纪的美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并被誉为“斐济美人鱼”。故事要从十九世纪初开始。美国船长塞缪尔·巴雷特·埃德斯以六千美元的高价从日本水手手中买下了一条“美人鱼”。由于缺乏资金,埃德人没有申请“公共资金”,而是试图通过在不同港口展示美人鱼来筹集资金来支付费用。 1822年,在伦敦的一次展览会上,他被公司告上法庭,最终不得不无薪工作以偿还未偿债务。巴纳姆展示的斐济美人鱼(摘自《P.T.巴纳姆自传》,1855年版)在他去世后,美人鱼标本由他的儿子继承。 1842年,继承人将美人鱼卖给了波士顿博物馆的馆主摩西·金博尔。后者向 P.T. 发出警报。巴纳姆.巴纳姆是美国马戏团的经纪人,他在纽约创立了“美国博物馆”。巴纳姆百货以夸张的广告和奇特的展览而闻名,其营销技巧也高明。他贿赂人从阿拉巴马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华盛顿特区向纽约各大报纸寄信,刊登一位“从南美归来”的“格里芬博士”,声称拥有来自斐济岛的美人鱼标本。格里芬并不是真正的医生,而是巴纳姆的搭档,两人经常耍花招来吸引眼球。假医生入住费城一家酒店时,故意让老板偷看“美人鱼”,制造消息已传开的假象,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之后,他们在纽约一家酒店向少数记者展示了这些标本,进一步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制造了一种预谋。除了这些策略之外,巴纳姆还分发了大约10,000份小册子。钍小册子详细介绍了“普通美人鱼”和“斐济美人鱼”,突出了后者的独特之处。纽约民众的好奇心完全被忽视了。尽管有观众亲眼看到标本后表示失望,也有人表示在斐济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了,但排队看展览的人依然络绎不绝,美国博物馆的名声也更加响亮。直到1855年,巴纳姆才在自传中承认,这是一种被美化的有着“猴身鱼尾”的怪物,可能来自日本、中国或其他东方民族。他补充说,他雇用的博物学家从未见过有这样的牙齿、手臂和手的猴子,也没有见过有这样的尾巴的鱼。博物学家确信美人鱼本身就是一个谎言。也就是说,连所谓的猴身和鱼尾都是虚构的,标本是完全的人造物。xcuse。 1930年,著名节目《信不信由你!》 ”主持人罗伯特·里普利向大众重新介绍了斐济美人鱼。因为美国人已经知道斐济美人鱼“猴头+鱼尾”的怪物,认为海中美人鱼或美人鱼是儒艮。对美人鱼的质疑。比如,谁是第一个证明出海的美人鱼是儒艮的学者?西方是美人鱼,东方是海 美人鱼基于同一种动物?当我在网上找遍都找不到答案,而且有点累的时候,我就问了我的“小帮手”Chand GPT-5。查遍了中英文文献后,它告诉我找不到答案。 Deepseek-V3.1告诉我是李时珍,但以我自己的搜索能力,在《本草纲目》中并没有找到“儒艮”的条目。我决定 放弃喂养我的小帮手,回到摇摆的东西,用我的约会文献检索方法来寻找早期的记录《斯里兰卡美人鱼》。儒艮是一种严格的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主要以海洋植物和水生植物为食。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浅海海域。也就是说,在亚洲范围内,除中国、日本和朝鲜外,其余亚洲沿海国家都有可能观测到并记录过这种海洋哺乳动物。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四面环海。自古以来就是印度洋海上贸易的重要枢纽,也是最早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的地方之一。现有史料表明,对当地鱼类的记录始于古希腊外交官麦加斯提尼斯。他生活在公元前四世纪末至公元前三世纪初。他多次访问孔雀王朝并撰写了《印度编年史》。原书虽已失传,但残片仍可窥见他人著述。在在书中,他描述了一种生活在锡兰附近海域的、长得像女人的生物,以及各种长着狮子、豹子或羊头的奇怪鱼类。据说,葡萄牙殖民者还于1560年在马纳尔捕获了七只类似“海妖”的怪物,并送往印度果阿,由总督的医生预防。据说它们的内部结构在各个方面都与人类相同。 19世纪,担任锡兰代理总督的詹姆斯·爱默生·坦南特在《锡兰自然史》中推测,像这个女人这样的奇怪女人很可能是有血统的坦南特,1804年出生于爱尔兰,参加过希腊独立运动。 1845年,他被封为爵士,并在锡兰殖民地服役直至1850年。他还记载,1847年,一只超过七英尺的儒艮在锡兰马纳尔被捕获并被吃掉。据说味道很好,像小牛肉一样。此外,坦南特还给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古代人会考虑儒艮?是美人鱼吗?儒艮的头部轮廓略呈人形。当母亲关心她的幼崽时,她用一只鳍拥抱自己的胸部,用另一只鳍将水向前推。母亲和婴儿的头常常同时出现。如果突然受到惊扰,它就会猛然潜入水中,只留下鱼尾一闪。这种相似却又不同的人形,加上母爱的温柔,很容易激发航海者的幻想。相比之下,中国对这一现象的客观记录出现得较晚,是在现代科学传入之后。 1 1935年《青岛民报》发表的对儒艮的描述反映了现代科学的思维范式:儒艮是类鲸的海洋动物,原产于琉球沿海。身长八九尺,脚改成鳍。它非常爱它的孩子并且习惯于游泳。乳房位于左右腋窝下方。哺乳时,若将婴儿抱在怀里,头露在外,脸直立,远远望去,其形状类似女人抱婴儿,或称其为美人鱼,但事实并非如此。由此可见,“海怪”的出现不能归咎于无知、迷信、幻想。即使现在,当我从视频中的几个角度观看儒艮时,我仍然觉得它的外观和身体形状很像人类。 1981年,有学者在《自然》杂志上提出了补充解释。 “海怪目击”可能是由于大气校正引起的视觉扭曲,导致图像失真。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多世纪或更久以前,普通的道者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有限的。这导致大多数证人往往缺乏清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当他们注意到某个生物在四肢、行为或声音方面与人类相似时,他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以人类为参照。也许最先知道美人鱼、美人鱼甚至美人鱼是儒艮的人是长期活跃在海上的水手或渔民。 2024年上映的动画电影《猫的一生》中,看起来像鲸鱼却不是鲸鱼的“大鱼”拯救了垂死的黑猫,这让我重新燃起了对“海怪”的好奇心。这让我想起,无论是古代航海者的憧憬、经典的笔记,还是现代图像的创作,人们都不停地思考海洋深处已知的生物。现实与虚幻、科学与神话总是在茫茫大海上交织重叠,形成一条跨越时空的文化脉络。主要参考文献:(1)(东晋)郭璞注:《山海经》,清乾隆嘉庆年间毕氏镇阳刻经堂系列刻本。 。 。 。 。 。 。 。 。 。 (11)郎世宁我,安德里亚。 “人鱼。”日本宗教研究杂志 48,no。 1(2021):1-44。 (12) 史蒂文·C·利维《Pt Barnum 和菲吉美人鱼》。西方民间传说36,No. 2(1977):149-154。 (13) Barnum, P. T. 《P. T. Barnum 的一生》,由他本人撰写。纽约:雷德菲尔德,1855 年。(14)詹姆斯·爱默生·坦南特。锡兰自然历史草图。伦敦:朗文,1861 年。 (15) 《血》,青岛民报,第 13 页,1935 年 9 月 29 日 (16) Lehn, W. H. 和 I. Schroeder,“挪威人鱼作为一种光学现象”。自然289,没有。 5796(1981):362-36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