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时十年,收集书法、立碑。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苏轼再次“相聚”在潮州汉祠。元佑七年(1092年),苏轼应潮州知府王帝之邀,为新落成的汉祠题写了《潮州昌黎泊汉文公祠碑》。这篇文章一发表,便名满天下。不幸的是,11年后这座纪念碑被毁。盛大的场面已经荡然无存。近千年后,潮州人民与中国书法界携手完成了一场长达十年接力的文化盛事。 2025年10月24日,《集苏轼书信石碑《潮州昌黎波汉文公庙碑》》捐赠仪式在潮州汉文公庙举行。 “苏北”以另一种方式重生。程小红 潮州市文联主席圈内,介绍了《苏碑》。惨叫千年,石碑重修,令人叹为观止。为什么要收藏书法,如何选择,如何刻石?这一切都凝聚了很多人的努力。在技术的帮助下,一年的合作收集了近千字。时间回到2014年春天,在市分管旅游的领导建议下,潮州韩愈纪念馆馆长李春等人利用现代技术,邀请潮州老书法家徐其瑞帮忙修改,开始了“苏体”和“庙碑”书法的征集工作。说到书法收藏,最著名的就是《王羲之神教序序唐怀仁集》。酷爱书法的高僧怀仁看着王羲之的原作。经过精心甄别和挑选,他汇聚了莫大的力量。40多人,历时20多年,终于完成了这幅巨作,这就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即使有了科技的帮助,“苏体”和“寺碑”的书法收藏还是有点蛋疼。苏东坡留世的手迹很多,其中大部分是书信。字符可以是大写或小写。如何为同一个字符选择不同的字体,需要花很多心思。由于第一次收藏书法缺乏经验,所以收藏的书法量很大,尤其是字与字之间如何协调、移动,更加考验书法家的书法功底和修养。进展缓慢。因此,韩愈纪念馆邀请了擅长书法的潮州市文联主席程小红加盟。很多问题在大家的讨论中都一一解决了。多年以后,程小红依然记得他那一年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为了收集《苏体》和《庙碑》,他花了半年多时间蹲在汉文公庙“干活”。潮州市文联副主席许立荣表示,古人写书法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尊重,对心的尊重,对笔的尊重之意;二是尊重,对心的尊重,对笔的尊重。另一种是耿直,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如苏东坡的《冷食帖》。程晓红认为,《寺碑》所选择的字体一定是充满敬意的。楷书、隶书虽然端庄、横竖,但最安全的苏东坡书却是行楷书。如果你使用的是星凯脚本,你会有更多的选择。想来想去,也只有它的楷书才是最符合《寺碑》藏品风格的。选择字体后,剩下的就是选择了。在那段时间,程小红和韩愈纪念馆书法团队倾尽全力寻找苏东坡留下的墨迹或题字,把字海改成了有用的字。他们的手机相册里全是各地苏东坡字体的照片。怎么比较快呢?程小红认为,人们常常收集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词典,将其作为书法创作的查词工具。苏东坡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后人模仿、学习的人很多,那么他一定也有一本《苏轼书法词典》吧?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确实存在!有一个解释,说明每个单词来自哪个帖子和平板电脑。这样,“素提”的准确性就能得到保证,选择余地就会更大,速度也会加快。虽然,《庙碑》虽然有近千字,不可能收集全部。最后还有19个字找不到,比如王地的“地”,昌黎的“李”等等,怎么办?他们认为汉字都是由部首组成的。如果按照苏字的字形发展规律,我们选择“苏式”其他字的部首,在电脑上重新创建,难道就不能收集到新的字了吗?这时,季子的前途突然变得光明起来。例如,“聚”字是由五种成分组合而成。大家一致同意“确保每一笔都是苏东坡的笔迹”。在大家的全力配合下,历时一年终于收集到全文。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我们还经常打磨,或者把同一个字符换成不同的字体,或者调整字体大小,力求做到天衣无缝、流畅。碑文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书写的。在整篇文章中,单词互相看着,所以开合、起落连贯,有节奏感。 “这就像铺路的鹅卵石,自然地整理混乱。”程晓红用了这样的比喻。潮州文史专家曾楚南看到这些“苏体”碑刻收藏后感叹不已。虽非苏轼手迹,但字字皆抄自东坡现存笔迹。相比之前全是手工完成、“抄袭SU,没有工艺”的作品,据说是“无与伦比”。各路学者都认为,历经十年接力终于立下的石碑上的“苏提”碑文已于2017年收集整理成书。但为何直到2025年,汉文公庙才立有“苏提”碑呢?其中原因,不仅有领导层变动,还有意识形态之争。有人认为汉文公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碑刻所建建筑物应为文物。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是“苏式”或者“苏碑”,里面的文化元素就是“古董”,但却是用现代元素来表达的。曾楚南的研究表明,自宋代以来,城南寺和寒山寺的寺碑至少被重修过五次。虽然每座古迹的存世和滥用情况各有不同,但都为汉庙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延续、弘扬民族精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许立荣的观点具有代表性:“历朝历代都重修了寺碑,‘苏式’和‘寺碑’的收藏,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文化,弥补了缺失的遗憾。”由于事情大、时间变了,有关方面采取了折中的办法——暂时用简单的模型竖立“苏碑”,略显粗糙。 On Point 将于 2023 年举行。今年年底,中央文史研究院图书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世书率领10余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著名人物来潮州举办“潮州雅集”活动。远方文学艺术界的著名人物纷纷来到寒山瞻仰韩文公。当苏师书看到《苏碑》模型时,不免庆幸:“潮州居然还有人能坐在板凳上,收藏《寺碑》这么多人物,毫无违和感!”他认为,这套碑文十分罕见,因为它结合了韩愈、苏轼两位文化巨人的文化环境,更不用说潮州了。这是国家、甚至国家的文化盛事。他深受感动,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修复“苏碑”,用最好的石碑、最好的雕刻让世人领略名碑之美。苏世枢嘱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吴占良迅速开始落实。雕刻师选择了河北保定连安池书院博物馆的退休艺术家王双喜。已是传统雕刻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项目,精于雕刻、石雕。碑身材质很重要,传统石材行业中的“老泰山”中国青石成为首选。吴占良在宝顶山发现的优质青石,是在积雪融化时专门开采的。通体无杂质,耐风化,硬度好。角色放置后自然会呈现白色。 “这是最适合雕刻的石碑。”参考汉文公庙现存碑文,大家一致同意用芝麻油石作为碑基,达到视觉上的统一。尺寸已确定:纪念碑宽106厘米,高262厘米,厚20厘米;底座高69厘米,顶宽133厘米,顶厚47厘米,底宽146厘米,厚60厘米。确定了材料后,碑文的布局经过了多轮讨论和调整。 2017年制作的原版习字集通篇没有空格或断句。按照古碑惯例,涉及皇权的要留两格,其他荣誉称号留一格,以示尊重。除了苏轼原来的签名之外,还需要现代人的签名吗?想把整个故事刻在石碑背后吗?几经权衡,最终碑的左下侧只写了几个数字:“苏轼藏书,公元2024年重立”。为什么这么简单?这是因为苏S他对碑的式样有特殊要求:碑正面有十个大字,碑背无正式题号,碑头上无圆周和花栏,“最好只在干净的石头上标明文字,不碰任何东西”。经过一番争论,大家都选择尊重苏轼的意愿,“不拘泥于某事”。但对于后代来说,了解这座新纪念碑的来历是绝对必要的。程小红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用“苏碑”制作一些橡皮,请苏世枢主席题词跋文,印成小册子,收藏在图书馆和档案馆里。一切已全部完成,将于2024年8月正式启动。吴占良在河北现场督导工作,并及时向各方反馈。到当年10月8日,碑基本完成。吴占良“惊叹”并分享了这一点安三和微信群里的视频现场感慨:“潮州在弘扬圣贤艺术方面做得很好!” 11月9日,董事长苏世书作出最终决定。肾片可以发货。 2025年1月6日,大“苏碑”抵达潮州。纪念碑重约1.45吨,基座重约1.3吨。汉文公庙前有许多台阶。怎么上山进寺庙呢?最后,经过毗邻的韩山师大校园,用吊车将“苏碑”吊入汉庙天水园,再用滚木从侧门缓缓滚入庙内。一切都是有意为之,正如上帝所愿:石碑仅比门高约1厘米,因此将军可以进入而无需拆除墙壁或门;殿内,右侧韩愈雕像旁立有“功德不在于下”碑,殿内有一块空地。左侧对应位置,只等“苏碑”完美坐定。这是一件好事,需要十年的努力。碑上的铭文洁白,矗立不动,倒映在千年的声音中。文:南方+记者 苏诗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